苍天啊,大地啊,这是怎样的一个庚子开年啊。整整一个正月,就这么过去了,每天禁足、带口罩,刷屏看疫情。
日子不好过吧,谁说不是呢?
既然无路可逃,不如坦然面对。
疫情诚然不是好事,但若能从中学会反思,也未尝不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于个人、家、国,都如此。
处世,对得起众生——“想去哪去哪,想吃啥吃啥”的生活其实是有问题的
现在的日子不好过,我就想起以前的好日子了。
平日里,我常常在周末和朋友大快朵颐后,回到家中一边喝茶一边赞叹:“现在的生活真好哇,咱想去哪去哪,想吃啥吃啥。”平时觉得没毛病,现在放在疫情的背景下,突然咂摸出许多问题。
比如“想去哪去哪”这个话题,我曾经问过师父:高科技多好哇,你看高铁,想去哪里嗖一下就到了。师父并没有回答我。
我一直纳闷,可是现在,我自己有了答案。
对,人类想去哪就去哪,与之伴生,病毒也想去哪就去哪,它可以乘坐飞机邮轮火车,漫天过海秒傍你。
再说说“想吃啥吃啥”,天上飞的水里游的泥里爬的山上跑的,没有人类的嘴巴够不着的。呵呵,现在吃出事来吧。据说几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人吃了几只蝙蝠,就把全国人民都搞成洞穴动物了。
最近,你不觉得我们都像住在洞里吗,都被看不见的威胁圈起来了,除了三天两头派某个健壮点的家庭成员出去买水买菜,都在洞里呆着,连探头探脑都不敢,怕气溶胶感染。
说得文艺点,叫只关心粮食和蔬菜,说得通俗点,就吓瘪犊子了。
昨晚,远在重庆的朋友告诉我,她们村后的山林里有野猪,过年的时候大家都用野猪肉做腊肉,现在,因为这场疫情,乡亲们都互相警告并互相监督:以后我们村的人坚决不吃野猪了。
我觉得,这是天大的好消息。我们终于意识到,作为人类,我们真的不能想吃谁吃谁了,应该手下留情。还有,我们在为生存空间开疆辟土时,也应该考虑一下其它生灵的栖居。
为人,对得起良知——最无情,莫过于“干啥啥不行,毒舌第一名”
疫情就够撩乱人心令人焦虑的了,比疫情本身更恶毒的还有舆论环境。只要你还使用手机和电脑,就会被信息轰炸,哪怕你不看公众号,也有七大姑八大姨给你一对一推送,条条都是标题党,就是晚一秒看就会死翘翘的那种。毫不夸张地说,在很多个时刻,光这些题目就看得我胸闷气短心脏病。
信息太乱了,太乱了,每一篇都言之灼灼,极大地考验人的思维能力。
在文章的汪洋大海里,即使是那些真的能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的文章,表述起来,也是夹枪带刺,读起来不舒服。
我丝毫不怀疑作者们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只是,我觉得里面真的缺少一份好的思想感情。一篇好的文章,除了技术,还要有情思。这让我想起梁漱溟先生在谈及人们亲师近友这个话题时,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对朋友如果是爱护他的,自然要留意他的毛病短处,而顶要紧的,还是要对于他的毛病短处,须有一种原谅的意思。我们指点他的毛病短处的时候,应当是出于一个好的感情,应当是一个领导他帮助他的意思。是要给他以调理,不是只给他一个刺激就算完了。”对朋友尚且如此,那社会是我们的外衣,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发现了问题,在阐述指点时,更“应该是出于一个好的感情”,而不是怨恨、谩骂、侮辱、猜测、谣言……
那些义愤填膺的文章,显然都不是好的感情,而是怨憎的、恶的感情。
这样不好。
更受不了的是那些无聊的喷子,他们“干啥啥不行,毒舌第一名”,看电视节目说人家作秀,看别人行善说人家做表面文章,看到有人落泪说人家卖惨矫情。他们只会评论,什么都不做。
最坚固无情,莫过于此。
温暖是最后一道人性底线。沧海横流,我们不必拘泥于性善性恶的单调讨论,灾难面前,只要你心里有那么一丝暖意,眼里有一份温热,嘴巴能说出软语,你就良知未泯,尚是个人。
爱家,多一些陪伴——情感不亲距离不近的关系谈不上亲密
这几年,几乎全世界的亲密关系专家研究成果,都扎堆在中国,用以解决中国的家庭族群关系。疗效甚微。为什么?因为当人们的生活处于连续状态时,是不会深入审视自己的生活,不会做出巨大改变,不会对生活方式完成重建的。当遇到问题时,他们只会做表面文章。
可是,灾难事件的发生,可以在击毁生活“连续性”的同时,帮助人们完成人生态度的反思、亲密关系的重建。
以我的原生家庭为例,那简直是太糟糕了,两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一个家里躺,一个医院躺,又是在这史无前例的非常时期,各个小区都严控,所以,照顾父母的任务就落在单身的大哥身上。
电视剧《新世界》中,徐天总说优秀的女共产党员田丹是“天上的人”,我大哥就是那种“天上的人”——智商很高,思维超前,眼里全是大事,看不见也不屑家长里短的小事。可是现在,他也做起来小事了,买菜做饭,父母膝前,拾掇一下老家什,清扫一下老院子,甚至给青灰的葡萄架剪剪枝。
在父母老去的路上,大哥曾经缺席,可是,他把缺席几十年的,在这几十天里全都补齐。
每个黄昏,通过大哥发过来的那些视频,我在牵挂中也暂获安稳,不由想起汪曾祺先生写下的:“一屋子的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最清冷最寂寞,却是最温暖时刻。
自家如此,别人家也如是。通过这些天的朋友圈,我发现,从不做饭的少女妈妈也开始给孩子蒸鸡蛋羹,做动物饼干。常年不着家的甩手掌柜男人开始给妻子做饭,儿女承欢。
因为恐惧,让我们离得近了,抱得紧了,看得用心了。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而这份紧紧相拥的爱,是我们对抗外族入侵最后、最能使得上劲、最方便至柔至坚的防线。所谓亲密,无非就是感情上亲,距离上近。
若不懂这一层,书读再多,又有何用?
养生,多一些耐心——当心因妄生灾,次生灾害
许多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这种现象叫灾害链。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而由原生灾害所诱导出来的灾害则称为次生灾害。
有时候,次生灾害的毁灭性比原生灾害更深远严重。
以我这次延续近一个月的感冒为例。
很不幸,疫情在全国爆发的时间段,我和先生双双感冒了。
除了做好保暖,多休息,多喝水,先生什么都没做。
而我做了好多。
为了尽快好起来,我采取了一系列的消灭病毒行动。
先是通过网上搜集的刮痧按摩指南,把自己刮得惨不忍睹血肉模糊。结果一觉醒来更严重了。
然后我就去药店买药。我简单地说了一下自己的症状,药房“简单”地给我拿了两种药,我却认真地吃了。结果吃错药了。为了消炎去火,我还给自己做了鱼腥草和苦瓜,结果吃得在卫生间抱着马桶熬了一夜。
然后又去医院就医,因为没有口罩,借来的口罩尺寸不合适,结果在医院又二次感染,本来轻度感冒就成了重感冒,细菌性感冒+风寒感冒,用药更难了。
我又道听途说出很多汗然后洗个澡很灵,结果洗一次加重一次,其实,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总之,我在对抗感冒的道路上一错再错,足足耗了一个月!我太难了!
而先生什么都没做,一个药丸没吃,却老早就自愈了。
一个人对待疾病的态度往往就是他的人生态度,毫无疑问,我太急躁焦虑了。
欲速不达,因妄生灾,我就是这样的反面教材。
我是这样的,还有很多人也是这样的,比如那些消毒不当引发火灾的人,消毒过度有伤呼吸道的人,还有那些瞒报疫区旅行史而引发聚集性大规模感染的人。
为什么会有次生灾害?不能说他们无知,真无知就不会采取措施了,更多的是源于人心的妄。那些瞒报的人以为不面对感染就不存在,他们用了掩耳盗铃的方式。而我用了偃苗助长的方式,本来免疫力的恢复和疾病的疗愈是需要时间的,而我等不及。
所以,越是不幸,越是疫情,越要理性、平静。
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很多美好的节气都被无感地浪费了,比如元宵,比如立春,比如雨水,醒来觉得甚是可惜。今天是二月二了,可喜的是,好消息也越来越多了,比如一觉醒来,好几个省份的应急响应已经降下来了,景区也陆续开放了,借着耳闻目睹里这些希望的所在,祝愿大家,无论顺行逆行,都莫忘仰视星空,安详从容。对于生命,这是一个很要紧的根本所在。
拐点尚未到来,春花尚未盛开,我们还要继续宅,我们不急,“请接受大自然的节奏,她的秘密是耐心。”(爱默生)
本文作者:紫檀
山东人;生活达人
法律科班出身,却“逍遥法外”
用行走、思维和文字同生活谈恋爱。
曾出版的畅销作品主要有:《慢生活》、《俭生活》、《中国紫砂文化》、《转角遇到不一样的自己》、《不懂汇报工作怎么拼职场》等。《婚姻与家庭》、《精品》、《特别关注》、乐途旅游网等多家媒体签约作者。
欢迎约稿、约茶、玩耍。往期精彩:
http://xzh.i3g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