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加新艺术建筑区,领受世界文化遗产的灯火可亲


在里加,除了闲逛古城,听女孩的高跟鞋曼妙地踩在中世纪的石头上,还有一个特别好的、走过路过千万不能错过的地方,那就是新艺术建筑区。

里加——“新艺术建筑之都”

谈起新艺术风格建筑,人们总是会想到高迪在西班牙的建筑,其实里加才是欧洲最精美的新艺术建筑中心,其拥有的新艺术建筑数量之多、水准之高,堪称全球之最,没有之一。

这可不是道听途说,而是被数个国际权威组织多方考察后坐实的:

  • 这些建筑群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中,且获得这样的评语:里加的新艺术建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最大的新艺术风格建筑。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授予里加“人类世界文化遗产”的评语中有这样的赞语:里加的“新艺术时期”风格建筑,无论量与质,皆堪称欧洲之最。
  • 鉴于里加拥有浓重的新艺术气息,欧盟委员会也已于2010年就确定里加为“欧洲文化之都”。

何谓“新艺术建筑”?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新艺术建筑”?

根据《西洋美术词典》,“新艺术”是一种装饰风格的统称,它盛行于19世纪后20年与20世纪前10年期间;它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却最先在布鲁塞尔形成一种风格流派,随后风靡欧美大陆;这种风格最先在建筑领域形成,倾向于“长的、敏感的、弯曲的线条,好像海草、蔓藤一般”,自然流畅、婀娜多姿,在有限的画面里蕴含着无限的美感,是欧洲唯美主义者与雅致爱好者推动的唯美建筑装饰流派;他们不再喜欢维多利亚风格的繁缛装饰和伴随大工业时代而来的粗糙设计,追求独特的“人工美”。

该艺术形态一经产生,就从建筑设计迅速蔓延至绘画、雕塑、产品与服装设计,这个涉及许多领域的“新艺术运动”被视为艺术与设计“最后的欧洲风格”。

里加新艺术建筑的诞生及渊源

19世纪末期,当新艺术风格开始流行时,里加作为中欧、东欧之间贸易往来的重要枢纽,是一个十分富裕的港口贸易城市。在经济的刺激下,工业和人口也发展迅速,成为俄罗斯帝国的第五大城市、波罗的海地区第三大城市。

人往高处走,自古如此,全世界都是如此。那时候,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人们纷纷迁徙至里加这块风水宝地发展定居,在这里建筑自己的房子,安居乐业。他们当中不仅仅有拉脱维亚人,也有犹太人和德国人。

因为这个契机,“新艺术建筑”风格就在这里遍地开花了。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平均每年新建300~500座新建筑,其中包括大量新艺术建筑。

一战爆发后,“新艺术运动”不再有特殊的扩展。

建筑往往最先成为战争的牺牲品,可是里加却是个意外。虽然里加处于世界动荡的最核心区域,且历经战乱,又被别国统治许多年,但这里的新艺术建筑却保存完好,成为动乱年代里的大确幸!至今完美地为世人呈现当时的艺术建筑的全貌,堪称奇迹。

里加新艺术建筑区的概貌

整个里加共有800多座新艺术建筑,主要集中在老城北部的阿尔伯特大街(Alberta)、伊里莎白大街(Elizabetes)、斯特拉涅库大街(Strelnieku)三条街道上。

站在街区一端,放眼望去,一栋栋漂亮的大楼,个个美仑美奂,同属一种艺术风格,却又各有不同的风采。尤其是这么多艺术风格鲜明的建筑像画卷一样集中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就有了一种强烈的震撼感。宛如你手捧着一个硕大的新艺术建筑博物馆,随心摩挲把量。我久久地伫立在那里,不舍得移动半步。

就因为这些街区的存在,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曾欣然给予里加一个“北方巴黎”的爱称。

新艺术建筑的具体风格如何?

现在,就让我们揭开里加新艺术建筑的神秘面纱,走近他,感受它真实的风貌。

那些美不胜收的新艺术建筑细节

新艺术风格说白了,就是一种反传统的、夸张的装饰风格。新艺术风格的艺术家们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倡导自然风格,认为自然界中不存在直线和平面。因此,新艺术风格的建筑设计中,大量采用弧线和曲面。这是新艺术建筑的第一个突出特点。

新艺术建筑的第二个特点是装饰风格大胆浮夸。

外立面上的这些花稍、繁复的浮雕,貌似与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有相近之处,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浮雕造型和装饰线条,都很写意和夸张,天马行空,完全颠覆经典,甚至有些矫情。请看下图:

三条街道走下来,我共总结出以下四类装饰元素。

第一类是神话人物类。比如古希腊等神话人物的头像、神像、狮身人面与羊头人面等。见下图:

第二类是人像类。见下图:

第三类是鸟兽类。见下图:

第四类是花卉类。见下图:

还有其他很有科幻感的雕像,呆萌可爱,有点像天外来客。见下图:

这些浮雕分布在门侧、门楣、窗顶及层间墙面上,细腻精致、自然美丽、连贯流畅、耐人寻味,赋予建筑无比的豪华与华丽感。

一切作品都是表达设计师的心愿的,透过这些华美富态的装饰细节,我们可窥探古人对于神、权力、美、文艺、自然的敬畏之情。不由喟叹,时代不停更替,时间一去不复返,可是人们对真善美的崇拜,却是永恒。

被用来居住和使用的世界文化遗产

提起古董、世界文化遗产,人们总是联想到束之高阁用玻璃窗和铁栅栏隔离的稀世展品。可是,里加的这些身份高级的世界文化遗产,却至今被人们居住使用着。
这也是里加新艺术建筑最令我崇拜的地方。这些华丽尊贵古老的建筑,至今还在充当着居用的民宅,商用的店铺和楼宇,或者作为办公用的公共设施。低调得如同这些建筑的内侧,朴素得令人心疼。 或许,对这种外表气派内里低调的伟大建筑,最高的爱,就是日复一日里好好使用它,善待它。日里,让它们华美向人;夜里,让他们灯火可亲。

一个俄罗斯建筑师的里加情缘

在构成世界文化遗产的里加新艺术建筑建筑群中,有60%是拉脱维亚建筑师的杰作。但阿尔伯特街是个意外,这条街上的大部分建筑出自俄国著名建筑师米哈伊尔.爱森斯坦之手。很多人对这个建筑师知之甚少,但提起他的儿子大家都能耳熟能详:他就是前苏联大名鼎鼎的“俄国电影之父”著名导演谢尔盖.爱森斯坦,在里加成长时期的大导演可能受父亲建筑的启发拓展了蒙太奇的拍摄方法,并且应用在电影中。

这座安放着狮身人面立体雕塑的建筑就是米哈伊尔.爱森斯坦的代表作。因为年代久远,雕塑的石料有些许剥落,但雕塑魅力不减,更显古香古色。

阿尔伯特街有部分建筑维护完好,现在用作外国使馆,在这些建筑的屋檐上也布满了形形色色的立体雕塑,增强了建筑的豪华与高贵感。

虽然新艺术风格在建筑艺术史上,只是昙花一现。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能在一座城市里看到这么多、这么集中、这么高水准的新艺术建筑,就显得尤为幸运了。这份小时代里的大确幸,谁不想拥有呢?

再看看这些建筑

 

http://xzh.i3g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