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些话,比给钟南山点赞更令他欣慰


一场疫情,让全国人民都记住了钟南山院士,无人不敬佩,无人不赞叹,赞叹国士无双,硬核男神。如此盛誉,实至名归。非典他救了我们,新冠肺炎他又救了我们,他是我们的定心丸,靠山。 这一张照片,真的是谁看谁哭。
钟院士说要“志存高远” 好友是他的小同乡,有幸在高中时期就听到了钟院士的报告,在报告中,钟南山鼓励大家要“志存高远”。 前几天我看了一家媒体对钟老的专访,期间他提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七十五岁时患有严重的眼疾,身体并不好,却仍旧轮流捂着眼睛,撰写出长达40万字的儿科医学著作。钟南山心疼父亲,劝他不要写了,父亲说了一句话,让他铭记于心,父亲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能够给这个世界留点什么东西,那他算没白活。” 这句话本是钟南山的父亲留给他的,却因为新冠疫情这样的因缘,传递至我,像春雷惊动蛰虫,令我侧夜辗转,开始思考要“志存高远”、“人活着要为这个世界留点什么”。 这个志向的念想,像一根可无限延展的丝线,又串联起其它几个和志向有关的故事,几个不同时代的故事,有大人物的故事,也有平凡人的故事,但都一样的发人深思。
梁漱溟的“志气”故事 关于年轻人的“志向”,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思想家梁漱溟先生在山东进行乡村建设运动时期,针对年轻人的“欲望与志气”,写过这样一番话: 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在这时代,有一个大的欺骗他,或耽误他,容易让他误会,或让他不留心的一件事,就是把欲望当志气。这样的用功,自然不得其方。也许他很卖力气,因为背后存个贪的心,不能不如此。 可是他这样卖力气,却很不自然,很苦,且难以长进。虽有时也会起一个大的反动,觉得我这样是干什么?甚或会完全不干,也许勉强干。但当自己勉强自己时,读书做事均难入,无法全副精神放在事情上。甚且会自己搪塞自己。 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仿佛他期望自己能有成就,要成功怎么个样子,这样不很好吗?无奈在这里常藏着不合适的地方,自己不知道。自己越不宽松,越不能耐,病就越大。 早在那个时代,梁漱溟先生就看透了年轻人焦虑的原因在于误把欲望当作志气。
谆谆教诲穿透岁月,在功利浮躁的今日,更为对症。回顾我和我们的时代,欲望一直那么强烈普遍排山倒海般地存在着。 我的“理想”故事 我像看老电影一样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史,又东张西望特别认真地打量了我熟悉的人的发展史,我发现,我们也多是欲望,不是志气。 我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之家,父母有五个孩子。在我的中小学时代,五个孩子的就业是个天大的难题,进个纺纱厂当个工人都要求爷爷告奶奶,考个技校是脱离苦海,考个中专简直是一步登天。那时候一家人都教育我:你要好好学习,为我们争口气,不要被人看不起。我也挺识时务的,经常在昏黄的灯光下被问话: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我有时候具体地说是科学家,有时候笼统地说要当官。因为我爸每次为哥哥姐姐争取就业指标时求的都是官。 你看,我那时候哪有什么志向?赤裸裸的欲望啊,在我自己尚无甚欲望时,已经被全家人的欲望捆绑了,学习好才能给家长争气,才能被人看得起。
惭愧,我到现在也没给家人争了气。 可是,我有个大学同学挺给他父母争气的,我觉得他挺成功的,不仅自己发展成业内精英,还把家人安排得甚是周到,真正做到了光宗耀祖,惠及乡亲。总觉得他应该挺有满足感的。谁知何时见他何时觉得别扭,他自己唉声叹气,我们也跟着压抑憋气。我特纳闷,为什么一个看起来各方面都发展不错的人,总是烦躁不宁呢?读了梁漱溟先生的文字,我有了答案:他没有志向,全是欲望,而且是那种有欲望的聪明人,“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 当然,在任何时代,都不乏“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有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有卓尔不群的人,虽是小事,也难掩光耀。比如,我的茶友。 我茶友的“教养”故事 那是去年夏天,我和朋友约茶,正值开学季,她的女儿刚升入高三。我常规性地问:孩子还适应吧? 然后她就说了她和女儿的教养故事。 女儿是北京名校的学霸,尖子班里的尖子生,即使升了高三,也并没有把生活的琴弦拉紧的必要,每天还是弹弹琴,跑跑步,读读课外书,隔三差五看看电影。因为学习对她从来不是问题。 这样的孩子,想必大家和我一样看不出问题吧? 可是,朋友却看出了大问题,她特别严厉地质问孩子:高三了,你该紧张起来了。 女儿茫然地反问:妈妈,您不是一直教育我身体好学习好休息好就够了吗?还要我做什么呢? 朋友回答:你应该志存高远,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能只想着自己,你不能只代表自己,还要代表班级,代表学校,代表本届校友。 听她说到这里,我突然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像凝视神像一样凝视着她,许久许久。 她丝毫意识不到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笑着问我:你怎么这么看着我? 我说:因为你不同寻常,你是个伟大的家长,当别的家长都在教育孩子为父母争光,为自己挣未来时,只有你告诉孩子要志存高远。 那天很热,我们的眼圈也都热了,因为“志存高远”。
以上这几个故事,对我特别摄受,它们像圣人手中轻扬的教鞭,把我从躲避疫情浑浑噩噩中善意地抽醒,我开始读书、精进,疫情之下的生活从彷徨无章到疏朗有序。
现在,我怀着特别的虔诚,用自己的思绪把它们串联起来,做个串珍珠的人,拎在仲春的阳光下,觉得特像我们这个时代的“醒世恒言”。 虽然梁漱溟先生文中的“那个时代”不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但先生言及辩说的现象并未改善,反而日益深重,仍有许多人把“欲望”当“志气”,包括我自己,认为不断满足自我欲望就是有志气有出息。 可是,在欲海沉浮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努力进取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欲望滋长的速度,在与欲望的竞赛中,我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只有各种不甘、惶恐、忐忑、疲惫…… 然后,我们还特不懂事地抱怨这个世界坏透了。 其实,明明是自己的错啊——总把欲望当志向。
遥想当年,对时事绝望的梁父留给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样的世纪之问毅然决然与世长辞,想必,二十五岁的先生内心也应该是 “我有一事生死与之”吧,要不然,怎会有他的晚年口述《这个世界会好吗》那本书? 这样的疑问同样存在于我们周围。我想说的是:会的,假如多一些志存高远的人,少一些错把欲望当志向的人。 那么,什么是真的志向呢? 志向“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 志向有天然地利他的因子。 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言:所以前人讲学,志气欲望之辨很严,必须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而念头真切,才是真志气。 这个“不是从自己躯壳动念”,就是排除了自私自利,而是要有利他之心,信奉民胞物与。要放下自我、小我,要有为社会奉献之精神。 志向升起来后还须有坚如磐石的至心与恒心。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就是告诉我们,志向一旦明确就要持久地坚守。从“志”这个字形字意上也能领受到此番意思。根据《说文解字》,志,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 所以,志,应出自真心,践行起来要有至心,诚心、恒心。
今日惊蛰,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了,“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从这一天起,泥融沙软,连昏睡一冬的虫子都开始活泛了,我们也该醒醒了,那种昏睡贪吃等疫情拐点的日子不要再过了,不如把给钟院士点赞、画像的时光用来好好思量自己的 “志向”,也做个志存高远的人。想必,这样更能令钟老​欣慰。
本文作者:紫檀  山东人;生活达人 法律科班出身,却“逍遥法外” 用行走、思维和文字同生活谈恋爱。 曾出版的畅销作品主要有:《慢生活》、《俭生活》、《中国紫砂文化》、《转角遇到不一样的自己》等。《婚姻与家庭》、《精品》、《特别关注》、乐途旅游网等多家媒体签约作者。 欢迎约稿、约茶、玩耍。往期精彩: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曾以为孝乎?再读《论语》,不落文字,何谓孝?幽幽武威城 千秋家国梦 秋日的私语,时间的秘密 携妻带友房车出行  野趣横生借山而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只留煖香 有一种云,令我泪流满面 新疆,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 遍地是花海,在“对冲”中自新 童年 故乡 麦田 照相 江西是怎样炼成的? 三月、女人与安生 整整一个冬天 炫彩菲律宾,除了海岛之浪,还有灯光之暖,体验之野 每个成年人身边都要有一家茶室,人可温,茶可亲 在里加新艺术建筑区,领受世界文化遗产的灯火可亲 闲逛里加古城,在中世纪的石板路上感受经典 站在真草原上,你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乌兰察布之自然风光篇 轻似流云,急似骏马 ——乌兰察布,我为马头琴而来 我想有个家,门前有土,树上有瓜 假如真有时光机,你会去向哪里 ​ http://xzh.i3gee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