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本钟,维修四年太长?英国网民:盼中国施工队援助!


为期4年的维修让伦敦的标志性“大本钟”静音计划在英国引起了不小争议。从2017年8月21日开始一直到2021年,由于“必要的修复”这个钟将基本停止工作。除了影响到世界上最主要的地标之一,还让中国无故躺枪。英国网民说:“中国能在一夜之间将城市构建好,为什么我们擦一个钟就要花4年时间?”理由是北京首都的三元桥整体换梁仅花43小时就完成。

当然,英国网民的抱怨仅是个玩笑,大本钟的修护可不是普通的“建设”。

“大本钟”实际上是每小时报时的大钟简称,但是这个名字后来又延伸到大时钟和伊丽莎白塔本身。在伦敦的中心,96米高伊丽莎白塔矗立在威斯敏斯特宫北端,英国的议会也坐落于此。所以,作为国家和文化的象征以及政府的标志,跟其有关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当地民众的神经。除了其长久历史上一些或大或小的罢工事件外,大本钟已经计时和报时长达157年之久。

可以说大本钟是英国制表史上的典范,包括很多表友都在感叹,为什么没有制表人来“复兴英国制表业”,毕竟故事和历史是不可复制的。比如说,大本钟样式的罗马数字,就没有成功用到多数现代手表中(注意:表盘更喜欢用IIII来替代罗马数字的IV(4)。与大本钟制造者同名的钟表制造公司Dent确实有生产过大本钟样式的表,但是还是有许多历史有待发掘。

翼旅网旅游科普:

在钟楼334级台阶处,框架接近底座的位置刻有文字“本钟于1854年由女王的御用钟表制造公司Strand and Royal Exchange的弗雷德雷克·丹特,由Edmund Beckett Denison Q.C 设计” 。

更准确地说,设计由Edmund Beckett Denison 和 George Airy完成,建造由Edward John Dent完成。Edward Dent死于1853年,其继子于1854年完成大钟的制造,但是直到钟塔于1859年5月31日完工时才投入使用。

钟楼四面各有一个钟面,每个钟面直径达7米,用铸铁制造,312块乳白色玻璃用于夜间照明。时针本身长2.7米,分针长4.3米。光是驱动4套这么大尺寸的指针所需的动力和发条装置就很惊人,更不要说5个大钟。

在国外有很多像大本钟这样的钟楼,一般都采用摆钟的形式。在数个世纪前,于16世纪初,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发明了摆钟,他也是平衡弹簧表的发明人,将钟的精准度从15分钟每天提高到15秒每天。从那时起,计时的精准度出现了稳定持续的发展和提升。

在1854年与1959年钟楼完工期间,据说是Denisen发明了(此发明的归属有点争议)三腿型双重重力式擒纵机构,也就是现在所采用的在原设计上(原设计为不摆的擒纵机构和摆锤均衡键)改进的机构。这种钟摆擒纵机构设计将钟摆独立开来,可以不受机芯反馈,并转移以致影响钟摆的幅度,如指针的压力。

因为结构的特殊性,大本钟的保养周期跟我们所佩戴的机械表是截然不同的,钟表匠需每周进行三次的走时检查,给齿轮上油,将精准度控制在+/-2秒以内。他们检查精准度时,通过电话取得参考时间,通过手持秒表记录,然后再对照检查大钟。他们把检查记录和钟塔内的气压和温度都进行记录,记录簿上的记录已经超过100年了。另,记录工具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巨大的镀金簿,而是A4纸和电脑软件。

大本钟的调校很有意思,在钟摆旁边有一个小托架,上面摞了几枚硬币,而这种硬币是以前英国的便士,增加一枚便士,中心往上移一点,“缩短”一丁点的量。每增加一枚便士,提升的速度是0.4秒每24小时。

不仅是大本钟的视觉画面意义深远,敲钟的声音或许也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同样的辨识度,-尽管不是每个人都会把两者联系起来。每15分钟,4个小钟鸣奏Handel’s Messiah的16个音符,整点的前20秒,随后是约7秒的停顿,通过锤子在中心敲击13吨重的大本钟,奏出E调报时声。第一次敲钟报时是整点,通过数敲钟次数就可得知时间。据说建成之初在方圆十里之内都能听到钟声,至于现在,由于噪音污染,半里内都很难听到了。

那些抱怨机械表维修麻烦和费用的钟表爱好者们,这个耗资2900万英镑(合计2.5亿人民币)耗时4年的维修项目或许能给予你们不少安慰。计划在2021年完工,但是在特殊时节如新年还是会鸣钟。静音的主要原因是大本钟高达118分贝(铲车、拖拉机的声音大小)的声音会影响工人的施工安全。大钟本身,包括4个钟面都会拆除、清理、修补,但即使是在修补期间,指针仍会通过电动马达驱动走时。

http://xzh.i3geek.com